序号 |
主持人 |
成果名称 |
奖项级别 |
1 |
曲永印 |
校企全程协同培养生产与管理一线工程师和管理者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 |
庄志军 |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3 |
艾学忠 |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电类专业本科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4 |
钟方丽 |
地方工科院校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5 |
王卫东 |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化工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6 |
尉 民 |
“四位一体”、“五维度” 创新创业实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7 |
张 钰 |
材料化学专业理工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8 |
田爱华 |
基于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8 |
路大勇 |
应用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10 |
王立国 |
航空类高职专业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11 |
王 稳 |
“文化滋养、文化具象”为主线的高校太极拳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
一等奖 |
12 |
于 军 |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电子电气基础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13 |
倪秀杰 |
“行业需求”导向的外语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14 |
王志刚 |
飞机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与实践 |
二等奖 |
15 |
丁 斌 |
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16 |
张立巍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17 |
潘高峰 |
提高化工类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及实践 |
二等奖 |
18 |
孙王杰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19 |
李 冰 |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二等奖 |
20 |
于丽颖 |
工科院校化学课程群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1 |
谢 莹 |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2 |
臧泽华 |
会计学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3 |
于凤丽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短学时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
二等奖 |
24 |
周鸿立 |
普通工科院校生物制药新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5 |
索忠源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工程实践能力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6 |
刘 麒 |
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27 |
张启忠 |
提高化工类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28 |
李英华 |
《环境化学》理论和实践互补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29 |
张建坡 |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30 |
王 伟 |
ERP沙盘模拟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31 |
高 艳 |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及探讨 |
三等奖 |
32 |
瞿文影 |
基于行动导向,提高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33 |
薛冬梅 |
大学公共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
三等奖 |